查看: 1682|回复: 1

[转载] 阿森纳回顾之战术演变史——从W-M到4-2-3-1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7-16 04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yunyanliliang 于 2013-7-16 04:54 编辑

1994年,阿森纳在捧起了欧洲优胜者杯,他们在决赛中1-0战胜了帕尔马。实际上,这是格拉汉姆在阿森纳执教期间获得的最后一个奖杯。格拉汉姆于1995年2月被解雇,因为在阿森纳1992年引进约翰-延森的转会中,格拉汉姆被指控从挪威经纪人鲁恩-豪格手中接受了非法的42.5万英镑。

在执教阿森纳8年后,格拉汉姆似乎留下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成绩。斯图亚特-休斯敦临时接管了一段时间后,布鲁斯-里奥奇来到了俱乐部。里奥奇在阿森纳的执教非常短暂,只有从国米引进博格坎普这笔著名的转会可以被人所铭记。1996-97赛季开始前不久,里奥奇因为和董事会就转会资金出现分歧而被解雇了。休斯敦再一次成了临时主帅,但仅仅6场比赛后就跳槽去了QPR。当时的青年队教练帕特-莱斯接管了球队。之后,阿森纳请来了一名精干、聪明,当时执教日本一家名为名古屋八鲸(译注:2008年球队改名为名古屋鲸鱼)的球队的男人,来当他们的新主教练。


“阿瑟,谁?”

这个法国人对足球懂点啥呢?他代着一副眼镜,看起来就像个教书的。他肯定不会比乔治(格拉汉姆)还要好。对了,他英语说的溜不溜啊?



这就是球队任命阿瑟-温格为主教练时,“阿森纳先生”托尼-亚当斯的第一反应。温格是英国以外第一个执教阿森纳的人。英格兰人都没听过他的名字;很多人觉得董事会已经彻底纱布了。《标准晚报》用了现在已经名闻天下的标题《阿瑟,谁?》,来“欢迎”他的到来。他们很快就能知道了。


温格还没有正式加入球队时,就建议董事会买下了帕特里克-维埃拉。维埃拉后来成为了温格球队的关键先生。温格并没有对在格拉汉姆手下非常成功的防线进行大幅改革。阿森纳在温格的处子赛季最终拿到了联赛第3。到了第二赛季,温格对他的阵容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温格在转会市场上非常忙碌,给球队带来了佩蒂特、奥维马斯和阿内尔卡等球员。

这期我们来看下阿森纳在“温格先生”(monsieur Wenger)治下的战术演变。我们可以把温格的任期分为4段:

首先是不败赛季之前。当时他用的是传统的4-4-2,没有任何变动。而场上的球员比温格的战术本身更加一成不变。
不败赛季。温格用的还是4-4-2,但和之前的有所不同。球队更加灵活,跑动也更多了。
后阿森纳时期,当时法布雷加斯是球队的核心。温格用的是另一种4-4-2,这种阵型更像是4-2-2-2,然后逐渐转变到了4-3-3。
当前的体系,由上赛季演变而来。阵型从4-5-1/4-3-3逐步变成了4-2-3-1。
4-4-2之传说
1997年足总杯决赛,阿森纳在温布利战胜了纽卡斯尔,从而达成了联赛和足总杯的双冠王。温格结合了外国来的新人和后防线上的老将,打造了一支胜利之师。他采用的4-4-2受到了很好的效果。足总杯决赛中,阿森纳以2-0战胜了纽卡斯尔。4名后卫都是格拉汉姆时期的旧人。温特本、基翁、亚当斯和迪克森组成了后防线上的主心骨,门前则是一贯靠谱的希曼。佩蒂特之前在摩纳哥通常打的是后卫(中后卫或左后卫),而这次他司职中场,和维埃拉搭档。这后来成为了教授的神来之笔,因为两人很好地弥补了对方的缺点,他们可能是俱乐部历史上最好的中场搭档之一。边锋是奥维马斯和一贯靠谱的帕洛尔。前场则是阿内尔卡,另一个本赛季的新援,配搭着克里斯托弗-维雷(传奇人物乔治-维阿的表弟)。

纽卡斯尔的阵型是4-4-1-1,而且防线压的很靠前。整场比赛里,维埃拉和佩蒂特统治了中场,而奥维马斯和帕洛尔把纽卡的边后卫搅的不得安宁。纽卡最终为其前压的防线付出了代价。帕洛尔(全场最佳)送出了两记赏心悦目的过顶直塞,分别给了奥维马斯和阿内尔卡,他们都成功摆脱了对方防守并且将球打入球门

从上面那张阵型图可以看出,球队主要是打反击的。边后卫很少前插,而大部分进攻都是由边锋完成的。有时当维埃拉和佩蒂特去保护后防线时,帕洛尔会向中间移动。阿内尔卡和维雷(赖特本场坐在替补席上)速度很快,他们通过聪明的跑位而到了对手防线的身后。

在第二个赛季大获成功之后,阿森纳进入了一段低谷时期。枪手在数次冠军争夺中都功亏一篑。1998到2001年,枪手3度获得联赛亚军。这段时期里,奥维马斯、佩蒂特和阿内尔卡等球员离开了俱乐部,而著名的4后卫也进入了职业生涯的末期。温格开始对阿森纳进行重建,他带来了永贝里、皮雷、维尔托德和亨利等球员。为了稳固后防,他签下了索尔-坎贝尔、劳伦,从青年队提拔了阿什利-科尔。海布里版“法国大革命”正在进行之中。


不败之师


2001-02赛季,阿森纳以领先第二名利物浦7分的优势夺回了联赛冠军。那个赛季他们还在足总杯决赛中击败了切尔西,从而成为了双冠王。而他们上一次赢得足总杯时,首发11人里只有4人当时还在队中。2002年(译注:原文如此,实际应为2003),阿森纳卫冕了足总杯,但尽管在联赛中领跑了大部分时间,他们还是以微弱劣势而没有卫冕成功。

2003-04赛季,“不败之师”闪亮登场。阿森纳一个赛季未尝败绩,之前英格兰只有诺丁汉森林做到了这点。没有一种阵型能够描述阿森纳在球场上做到的事,恰如兵无常势,水无定形。他们让求道者沉醉,教条派瞠目。他们是一阕流动的诗。他们踢着开放式的攻势足球,但他们同样有着毅力和决心,才能保持赛季不败。这一成就永垂不朽。每场比赛球队打的都是4-4-2,但那个4-4-2就是个谜。

4名后卫是科尔、坎贝尔、图雷/基翁和劳伦。有意思的是,他们没有一个是一开始就打后卫的。科尔在阿森纳青训营里司职前锋。劳伦于2000年从马洛卡转会而来,他在前东家踢的是中场。坎贝尔职业生涯早期是一名射手,后来位置逐渐后撤,最终成了一名中后卫。最后就是图雷了,他是一名多面手,以前可能也踢过中场的。谁又能忘记他穿越整个中场向前奔袭的画面呢?不过,他们组成的防线可能是枪手史上第二好的,仅次于格拉汉姆时期著名的4人组合。希曼于2003年离开了球队,德国国门莱曼顶替他镇守大门。

中场则是群雄集结。维埃拉和吉尔伯托-席尔瓦就像是好火配上了好钢,再加上了大把美味佐料。吉尔伯托就是4后卫身前的一把隐形之盾,而维埃拉可谓中场中的“典型“。维埃拉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名”后腰“所应有的。还有边路两大奇才皮雷和永贝里,通常是皮雷居左,永贝里居右。我在这里必须强调下这个”通常“,因为在那支阿森纳对里,只有希曼到维埃拉的位置是固定的,其余球员都没有固定位置。永贝里和皮雷更多是斜向杀入禁区,而不是沿着边线活动。同时亨利和博格坎普的位置也在不停变化。亨利职业生涯早期是一名边锋,他经常向边路移动,以吸引走盯防他的中后卫。皮雷和永贝里因此就可以利用他所创造出来的空间了。由于科尔和劳伦的前插,对方边后卫不得不留在自家半场。世人称阿森纳的左路是最强的,因为科尔、皮雷和亨利在左路可谓大杀器。

然后就是神秘莫测的博格坎普了。他的“位置”是前锋,但大部分进球的任务都交给了亨利。这名天赋异禀的荷兰大师的进球数在逐年减少,就像他头上的头发一样。但他所做的永远比进球和头发要多。他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者(Kapellmeister)。他向后回撤以在对方后卫和中场之间找寻空间,球一旦到了他的脚下,他就可以传出一个又一个好球,就像当前梅西一次又一次赢得金球奖一样。而且,他的助攻也远没有“间接助攻”来的多。一直以来,球队的进攻都是以博格坎普的一记精准传球开始的。所以在进攻时,阿森纳的阵型就有点像是一个2岁幼齿的自画像。下面我们来看下阿森纳在“不败时期”的2套阵型、


上图显示了阿森纳进攻时可能用到的一种阵型。亨利拉边,博格坎普后撤,皮雷和永贝里杀入禁区。高速插上的科尔和劳伦保证了球队的边路。维埃拉向前插上,而席尔瓦则回撤以保护两名中后卫。所以,阿森纳有时在禁区里没有一名标准的前锋或是中锋。没有一家球队能有阿森纳那么好的控球,他们非常耐心,等到把对手吸引出他们的习惯位置后,便突然加速,以一记精确到英寸的直塞球撕开对方防线,进球就水到渠成了、

如果阿森纳的结果可谓“华丽”,那么他们的反击就是“不可阻挡”。上图就体现了一场对维拉的联赛当中,阿森纳的一次快速反击。亨利在右侧拿到球时,枪手似乎没有什么威胁。但法国人利用他的神级技术过掉了两名后卫,把球传给了左侧的博格坎普。荷兰人再一次以其大师级的一脚传球,正好交给了高速插上的科尔,后者冷静地一蹴而就。好球!

下面就是之前说的科尔那球。
[rm]http://www.tudou.com/v/Zv1fBbhIYU4/&resourceId=0_04_02_99/v.swf[/rm]
由于枪手反击十分威武,有时对手甚至都不敢去进攻他们,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的防线就有可能不保。只要一眨眼的工夫,温格的球队就可以由守转攻射穿对方大门。枪手有迅疾的速度和开阔的视野,他们可以击溃任何一个对手。

后一季,由于曼联终结了他们创记录的49场不败,枪手的心理出现了问题,最终他们没有卫冕成功。那个赛季他们赢得了足总杯,在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击败了曼联。


欣赏他们49场不败的战绩请摸我。








“我们信任温格”



温格对天才独具慧眼,而他的经济学知识可以帮助他以比较公道的价格得到这些天才。他把枪手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把格拉汉姆时期就开始的“演变”变成了一场“革新”。关于比赛该如何踢,他有自己独特的准则,而他也严格遵守着这个准则。格拉汉姆执教后期,看台上“无趣无聊的阿森纳”的歌曲很快就没有人唱了。温格给一贯粗野的英式足球注入了一点法式艺术
[rm]http://www.tudou.com/v/rgcMuyjKW_o/&resourceId=0_04_02_99/v.swf[/rm]
附原文后面的精彩评论——
Natasha:
这篇文章整个一谬误大集成口牙。
1997年12月,阿森纳就从4-4-2变成了4-3-3,他们后半个赛季用的都是4-3-3(看下亚当斯的“Addicted”一书吧)。
不败之师打的是4-2-3-1。体系的不同之处,不在于你开球时是怎么排的阵,而是防守时,球员所分管的部分。4-4-2阵型中,对手的边后卫是由边前卫来防的。而到了4-2-3-1,防守他们的就是那个“2”当中的一个或者两个,还有前场4人也会朝边路移动来协助他们。还有,不败之师里的边后卫几乎从来没有像你第3张图里说的,提前向前移动。科尔和劳伦总有一个(通常是后者)不会远离中后卫的。
至于因为坎贝尔在幼齿时期打过几次前锋,就说他“不是天生的后卫”,这个只能说,很二。
还有,阵型并不是逐步转变成4-3-3的。08-09赛季,温格用的是4-4-2(主要是在联赛)、4-2-3-1(几场欧冠淘汰赛,还有它们之前的几场,为了让球员适应这套体系),还有4-5-1(欧冠半决赛)。之后到了最后一场对斯托克,温格变阵4-3-3,然后就一直用这个了。

作者回复:
不败之师打的是4-2-3-1?好吧你说是啥就是啥。我说了,开球时的阵型和实际阵型是不一样的,因为那支队里每名攻击球员都是多面手,所以他们无处不在。如果你说的是开球时的阵型?他们开球时是4-4-2,不是4-2-3-1。边后卫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前插,因为球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家脚下。至于坎贝尔,我想说的就是,那支队里没有一个人以开始就是打后卫的,除了图雷——他打的可能是任何一个位置。坎贝尔职业生涯早期就是射手……这个我已经说过了。2008-09赛季温格用的确实只有4-4-2和4-3-3,而不是你说的4-2-3-1,这个阵型只有上赛季用过。之前要么是4-4-2,要么是4-3-3/4-5-1。
我觉得我们对阵型的看法有所不同吧。不过还是感谢你提出了不同意见,欢迎继续莅临指导。

Natasha回复:
不好意思,不过你还是错的。你肯定不知道你在说些啥。
我前面说了,体系的不同不是持球时的阵型,而是在任何情况下,每名球员在场上所负的责任,还有教练希望他们跑动的区域。比如4-4-2里,靠前的射手通常是在中后卫的身后,不会经常跑去边路。在4-3-3里他就是一个“伪9号”,更多的是向后回撤(比如去中场)。在4-2-3-1里他会更靠前但也更靠边(比如在边路,把中后卫吸引过来,帮助他后面的那“3”人向球门移动。随便找个(像我一样)在海布里看过不败赛季的每一场主场比赛的,去问问他们,他们就会告诉你,这就素不对称版4-2-3-1口牙。
当然了,前锋靠前是因为温格一直打的就是前压。我的观点是,他们并没有超前移动(比球更靠前)。
坎贝尔职业生涯打过几次前锋呢?0,无,一次都木有。我这辈子都没见过比他更“天生”的后卫了。
还有,你关于0809赛季阵型的分析也是错的。你凭什么说我们在最后一场打斯托克前用的都是4-3-3呢?1/8决赛打罗马的两回合,1/4决赛打比利亚雷亚尔,还有对布莱克本和赫尔的联赛,我们打的都是4231。这不是什么“理解”问题,这完全决赛两套不同的体系。如果你知道你想要啥,那么你应该很容易就能区分这两套。如果你能找到,比如说,主场对罗马和斯托克的比赛视频,那么看下RVP在这两场的跑位吧,然后你就知道,4231里的“1”,还有433的“伪9号”的要求都有哪些不同了。

作者回复:
如果球队打4-4-2——那么前锋当然可以移动了。你说他们“不会经常跑去边路”——但这实际上取决于他们能不能这样,以及如果他们这样做了,其他球员能不能跑到禁区,补上他们的位置。枪手开场是4-4-2,亨利向左/右边路移动……博格坎普后撤……皮雷永贝里斜向杀入禁区。阿森纳并非一成不变的……他们的优势在于,大部分球员都可以打任何位置。所以有时会出现亨利不拉边,博格坎普回撤而皮雷永贝里留在边路的情况。这个时候的阵型就像4-2-3-1了。同样有时也会像4-3-3。看下我说的“每场比赛球队打的都是4-4-2,但那个4-4-2就是个谜”还有“所以在进攻时,阿森纳的阵型就有点像是一个2岁幼齿的自画像”吧。我觉得,这说的就是不败之师变幻莫测,没有拘泥于某种阵型吧。我没去海布里看过比赛(这也是我最大的遗憾),但我记得,亨利在左后卫的位置上拿到球,然后开始奔袭……还有你说的4-2-3-1,球员同样可以朝那种地方移动。不败之师已经超脱于一切阵型了。
现在来说说坎贝尔——我是引用维基的:“在短暂效力西汉姆后,坎贝尔加入了热刺。他最初是一名射手”。甚至他在热刺的处子秀就攻破了切尔西的大门,当时他打的也是前锋。
至于2008-09赛季嘛——且听下回分解。我很希望您到时候能拜读下这篇大作。

Natasha回复:
错,错,错!
球员在不同体系中的跑位肯定是取决于体系,而不是球员本身的。所以,比如RVP,在不同体系里的跑动也不同。442里他是传统10号球员,他在禁区里总是朝着远门柱或点球点移动。另外还有几场打的是4231,这个时候他就拉边了(他不喜欢吗,也不擅长这样。当然,南非世界杯里他差不多也是这样的,而且他同样很不习惯)。他打433里的伪9号打的非常好,打10号可以发挥出他的最强实力,但在禁区里的移动方法就多了,尤其是从禁区外,自家后院移动到近门柱——整个和442里那套跑法反了过来。
亨利拉边的原因主,要,就,是,球队打的是4231。他为什么能这么做呢?因为皮雷一直在用右脚内切?为什么皮雷能内切?因为他不用去防守对方边后卫的套边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在4231里,防守边后卫的是“2”里面的1到2人。在442里就是边前卫了。结果呢?他内切不能,只能沿着边路前后移动了。
至于仅仅靠着比赛里的几个镜头,只看了球员当时的位置,或者只是因为某场比赛第58分钟,某球员在某个位置,就下结论说阵型是某某某,这根本就是犯了路线性错误。这个还是我之前说的,得看他们负责的部分,包括进攻和防守,还有他们可以跑去的地方。这是英足总1级教练课上就会讲的。下次写这种文章以前,最好熟悉下背景知识先。
当然你肯定觉得你是对的,所以我也甭浪费时间,在这跟你磨嘴皮子了。我得让所有看你文章的人知道,你的文章错误百出,他们如果想懂点枪手战术还有足球知识的话,那么最好去别的地儿。

Zoony:
Natasha——感谢你提供了这么多你亲眼见过的阵型。可惜,不是每个厂蜜/作家/评论家都有海布里/酋长球场的季票的。他们所观察到的就是从电视里看到的。

Natasha回复:
电视在某些方面是好的,但另外一些方面就没那么好了。如果你只是在电视里见过英超/欧冠比赛,那么这两样东西你就会理解不能,因为电视不播:1)对比赛速度的感受。2)球员的无球跑位。可惜后者是研究某支球队战术时最为重要的东西,所以如果你想理解某家球队的打法,又没法去现场看他们比赛,那么你的理解肯定会有很大缺陷的。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7-16 05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
阿森纳使用的2-3-5/2-3-2-3阵型

、W-M(3-2-2-3)阵型

上图显示了W-M阵型是如何对抗正统的2-3-5阵型的(虚线是球员防守时的跑位,实线是进攻时的跑位)
防守时,半卫向后回撤,这样防线就有5个人了。
边锋一旦丢球就得回追,因此他们需要有充足的体能。
反击时,边锋同样是关键。内锋全部投入进攻,这样攻击线就有5个人了。
半卫是中场控制的关键,他们的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后腰。
中后卫的头球需要好,这样才能断下长传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爆棚小组 PlayGM论坛

GMT+8, 2024-6-7 17:09 , Processed in 0.026680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